倾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雷山实践”
——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江论坛侧记
11月18日至19日,以“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的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江论坛(以下简称西江论坛)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举行。
本届论坛采取“现场考察+研讨会议”的方式进行。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省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深入陶尧村、干皎村、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体验苗年、鼓藏节等民俗文化,观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同时为雷山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融互嵌的典范提供智力支持。
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全方位互嵌
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旅游如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雷山县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11月16日,2023中国·雷山苗年暨鼓藏节在雷山县铜鼓广场开幕,由高排芦笙、非遗传承人、“兄弟姐妹民族一家亲”等48个方阵组成万人非遗巡游队伍,身着各式民族服饰,展示各种舞蹈、技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于此,欣赏非遗巡游,与当地苗族群众一道过节,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节日氛围。“今年雷山苗年暨鼓藏节非遗展演及开幕式,就是要与各民族一起乐,与游客一起玩,与网友一起嗨。”雷山县苗学会会长白志恩说。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同样发生在西江千户苗寨。
行走于西江千户苗寨,记者注意到,许多游客身着苗族服饰拍照打卡,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每年都有无数游客走进西江,了解这里的民俗文化,感受这里的民族风情。“苗族服饰非常有特色,所以我也在景区租了一套拍照,想记录这份美丽。”游客李女士说。
不仅是游客,在此定居的商户同样来自天南海北。“西江千户苗寨常住人口有6000余人。旅游开发以后,来自全国的各族群众到西江开民宿、做餐饮,最后有4000余人定居于此。”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天翼介绍。来自不同地区的各族群众,通过旅游产业汇集于此,逐渐形成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享的互嵌式社会结构,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发挥西江苗寨旅游促进各民族“三交”的示范作用
11月19日,参与西江论坛的专家学者深入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法庭、民族团结广场、“西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交流馆”等地观摩西江千户苗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新成效。
在民族团结广场,“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踩鼓要同步,结寨要齐心”等双语标语引起大家的注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雷山县民宗局、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贵州民族大学西江教学实践基地和西江旅游公司在原有芦笙场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造,建成了民族团结广场,通过打造民族文化长廊、张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等形式,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同时,深入挖掘西江苗族歌舞文化,推出民族团结舞。目前,民族团结舞每天演出2次,因其气氛热烈,互动性强,深受游客欢迎。
“作为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典型性代表之一,西江千户苗寨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参观结束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麻勇斌说。
西江千户苗寨只是雷山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交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雷山县依托民族文化、自然生态两大资源优势,围绕“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实,打造了西江、雷公山、大塘、郎德等知名景区;同时,不断完善串联在“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的民族特色村寨的配套设施,逐步实现处处是景、四季可游。
2023年1月至10月,雷山县接待游客948.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22亿元。2019年,西江旅游集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2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被列入黔东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教育示范基地。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智库’”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地区基层民族团结智库建设、民族特色节庆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为西江千户苗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雷山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特聘研究员王敏看来,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于各地创建工作有参考价值。从西江千户苗寨的案例来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特色节庆文化活动对于创建工作十分重要,应以节庆活动为载体,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麻勇斌认为,雷山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西江千户苗寨和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的独特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有机统一。“一方面要培育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的人才队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抓紧梳理西江千户苗寨的创建经验,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智库’,为各地创建工作提供参考。”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刘锋认为,应坚持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坚持历史与现实的贯通,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此次西江论坛中,许多有理论深度、有实践力度、有情感温度的专家建言,为西江千户苗寨的发展谋得良策,也为讲好雷山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好经验、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此次论坛,为专家学者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今后一段时期相关研究提供了学术方向。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将紧紧围绕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相关要求,继续研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西江模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雷山实践研究工作,办好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江论坛。”李天翼说。
来源:贵州民族报
记者:黄琳 程丽清
—END—
主办: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部分图文转载,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